當人類創意遇上AI工具,會碰撞出什麼火花?「共創敘事」活動中,團隊將運用生成式AI(如文字/圖像生成),將職場痛點轉化為沉浸式故事板。從問題定義到多媒介呈現,成員需在「科技應用」與「人性共鳴」間找到平衡— 因為最好的故事不在於技術炫技,而在於能否讓聽眾笑著說:「對!這就是我們的日常!」
玩法:
1. 問題挖掘:小組討論想解決的職場挑戰(如遠距溝通障礙)
2. AI共創:用生成式工具快速產出故事元素(搞笑插圖、對話腳本)
3. 故事板整合:用iPad將AI素材編排成有起承轉合的敘事
4. 跨界發表:團隊代表演示,其他組用「創意指數」評分
目的:
1. AI協作素養-練習給AI精準指令(PromptEngineering),將科技轉化為創意加速器
2. 痛點可視化-用幽默故事讓隱性問題浮現(如「會議鬼打牆」的漫畫呈現)
3. 跨世代溝通-Z世代主導AI工具,資深成員把關職場洞察,互補創造最大共鳴
4. 敏捷敘事力-從零到完整故事板,壓縮傳統企劃流程至30分鐘,鍛鍊精要表達
5. 笑聲中的反思-透過誇張化情境,讓敏感議題(如效率低落)得以被安全討論
這些故事板或許不會得奧斯卡獎,但它們做到了更難的事:讓團隊在笑聲中認出自己的影子。當AI生成的荒謬情境比簡報數據更令人印象深刻時,我們才明白——科技永遠無法取代共感,但能幫我們把共感,變成誰都看得見的風景。